2025年7月,联合国大会出现戏剧性一幕:185个国家投票支持中国倡议成立的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(WAICO),仅美国一票反对。 这一结果发生在特朗普关税大棒压服多国的背景下,欧盟被迫签订贸易让步协议,韩国向美国支付3500亿美元投资资金并全面开放市场,越南、柬埔寨等国相继妥协。 而中国在8月1日关税最后期限前,用新国际组织打破了美国的战略围堵。
特朗普的“胜利”背后是185国的被迫低头。 7月30日,白宫宣布美韩达成新贸易协议:韩国向美国支付3500亿美元用于特朗普指定的投资项目,采购1000亿美元能源产品,并单方面对美国商品免征关税。 此前欧盟已签署类似协议,被媒体称为“交出未来十年发展权”。 截至7月底,美国通过逐个施压,迫使全球主要贸易顺差国接受条件,仅剩中国和印度未妥协。
中国选择在此时打出AI治理牌。 7月26日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中国宣布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(WAICO),总部拟设上海。 该组织直击当前全球AI治理的真空:联合国缺乏专门机构,现有机制碎片化且由欧美主导,发展中国家在标准制定中话语权不足15%。 李强总理在开幕式上提出三大目标:创新合作、普惠发展、协同治理,强调“人工智能应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公共产品”。
上海产业层面,上海集聚商汤科技等2000家AI企业,产业规模突破1.2万亿元,形成全球最完整产业链之一。 人才储备上,复旦、交大等高校每年输送数万名专业人才,AI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三年全国第一。 国际经验方面,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中心已在此成功运作多年,证明其跨国资源整合能力。
WAICO的机制设计直指美国技术霸权软肋。 针对西方主导的“小圈子”规则,该组织设立轮值秘书处,成员国平等参与决策;针对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问题,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本土AI实验室建设,计划2025年前为全球南方培养50万工程师。 更关键的是,中国开放DeepSeek大模型开源系统,使缅甸学员TensorFlow认证通过率达92%,大幅降低技术使用门槛。
技术普惠模式颠覆传统援助逻辑。 WAICO推动“联合研发替代技术施舍”:德国工业算法与越南制造业需求通过平台对接,胡志明市中小企业效率提升35%;中国与沙特共建石油智能开采实验室,形成对西方标准的替代;百度文心ERNIE开放老挝语接口,当地农业病虫害识别模型使作物损失率下降28%。 这种“技术+场景”绑定策略,让发展中国家真正掌握创新能力。
尽管特朗普在7月23日发布“美国AI蓝图”,试图扩大对盟友技术出口维持优势,但欧盟、日本等传统盟友仍支持中国倡议。 欧洲议会副主席公开声明:“全球规则不能由单一国家主导”。 非洲联盟代表更直言,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是公平合作平台而非施舍。 这种离心力源于美国近年“选择性多边主义”,退出教科文组织、封锁华为芯片出口,最终导致其在国际舞台失道寡助。
美国通过AUKUS强化军事AI合作,欧盟推行《人工智能法案》严控伦理标准,而WAICO以民用技术合作为纽带,在沙特试验“可控自主+伊斯兰伦理”融合框架,在马来西亚提升金融合规效率40%。 三条技术路线背后,是治理哲学的根本差异:中国方案将AI从“竞赛工具”转化为“发展公共产品”,而美国仍困于零和博弈。
185国用投票作出选择。 当上海陆家嘴亮起WAICO筹备办公室的灯光时,全球科技治理的权力结构已悄然改写。